观韬视点 | DeepSeek驱动,诉讼案件AI可视化操作手册
作者:项晨 张嘉豪
引言:在法律服务竞争白热化的时代,传统制图工具已难以应对现代案件复杂多变的叙事逻辑。若诉讼策略的可视化效果不佳,会导致信息传递失真,进而引发读者的认知偏差;同时,梳理冗长的案卷时间线需耗费大量时间,这些时间本可用于深入法律研究。当下,客户普遍希望律师能让他们“一眼看懂胜诉逻辑”,但一份制作粗糙的Word版方案书,有可能让律师错失优质的案源。AI技术的突破正成为破局关键:通过DeepSeek与绘图AI工具的结合运用,律师无需具备专业的设计技能,仅需5分钟即可生成精良的图表。本文将以“零代码、高变现”为核心,拆解律师所需掌握的3大AI可视化场景,助力律师在激烈竞争中凭借视觉说服力,赢得客户的信赖与认可,并实现自身业务的进一步拓展与提升。
一、工具概览
◆ 内容生成核心:DeepSeek
◆ 场景适配工具:
(1)思维导图:ProcessOn/Xmind(逻辑关系智能推导)
(2)PPT制作:Kimi(结构化内容生成)
(3)时间轴:ProcessOn(自动提取事实及时间节点)
本文以某一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为例,借助AI实现可视化,为律师快速理解案件全貌、给出诉讼策略提供高效路径。
案情概述:施工方(原告)起诉业主(被告),主张其承建的工程已完工验收,但被告长期拖欠工程款及质保金。被告则抗辩称案涉工程未实际竣工,且关键文件,如竣工验收报告、结算文件等均缺少被告盖章,仅有现场负责人的签字,但现场负责人的签字超出授权范围。案件争议焦点集中在“验收流程”“签证文件效力”及“项目管理权责”等核心问题上,双方围绕合同条款、授权范围及材料递交流程展开激烈交锋。
二、实战指南
◆ 场景一:智能构建案件逻辑思维导图
◆ 痛点:案件存在复杂多方关系,各方观点及证据梳理不清
◆ AI解决方案优势:DeepSeek根据法律文书智能拆解案件要素 → Xmind/ProcessOn推导逻辑树
◆ 示例
1、操作步骤:
(1)将起诉状、证据目录及庭审记录等能够反映案件基本情况、各方观点的材料经过脱敏后上传至DeepSeek;
(2)输入指令:仔细分析并全盘理解上传附件中的起诉状、原告证据目录及庭审记录,制作一份清晰、全面且有逻辑的思维导图,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原告的诉请、证据、观点 2.被告的抗辩理由 3.法院观点 4.原被告之间的核心争议焦点 5.其他你能补充的与本案有关的内容,以markdown形式进行输出;
(注意:在使用DeepSeek时,输入的指令无需固定格式,只要将目的、要求表述清楚即可)
(3)新建txt文本,将DeepSeek的输出内容复制到文本中,文本后缀更改为“md”格式,保存类型更改为“所有文件”;
(4)打开Xmind/ProcessOn,导入文本,即可自动生成思维导图。
2、结果展示:
◆ 场景二:客户汇报、展示PPT
◆ 痛点:人工制作时间成本较高、正式汇报前紧急修改方案、传统模板无法匹配诉讼策略展示需求
◆ AI解决方案优势:DeepSeek自动提炼案件要素 → Kimi生成结构化大纲
◆ 示例
1、操作步骤:
(1)在上述思维导图制作对话框下继续输入新指令:现在要把以上内容做成一个本案诉讼方案的ppt,需在这些核心内容基础上增添案件背景等补充信息,确保PPT每页布局疏朗,内容简洁明了,同样建议采用markdown格式进行输出。
(2)在Kimi中找到PPT助手功能,由其将DeepSeek的输出内容形成ppt大纲;
(3)进入ppt编辑页面,选择合适的模板、排版样式后下载即可。
2、结果展示:
◆ 场景三:五分钟构建案件/项目时间轴
◆ 痛点:案件繁杂,时间节点众多,人工梳理极易遗漏关键事实或证据的时间戳,且证据链时间关系的口头描述往往杂乱无章,难以明晰。
◆ AI解决方案之优势:能够自动解析文字内容中的时间节点,极大节省时间成本,同时有效规避人为错误。
◆ 示例
1、操作步骤:
(1)通过Deepseek或自行将案件事实发生的各时间节点先以文字形式描述;
(2)在ProcessOn中新建想要生成的图形;
(3)点击右上角“AI创作”,将以上文字描述复制到文本框中,一键生成。
2、结果展示:
结语:AI技术为法律服务行业带来了新的曙光,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律师能够快速定位法律条文、智能分析及知识管理,从而清晰地呈现错综复杂的法律关系。AI工具的驾驭能力正逐渐成为律师们新的核心专业壁垒。如今,智能工具早已不再是单纯的被动指令执行者,它们正逐步成为法律思维的共创者。它们能够把抽象的法律关系翻译成可视化的逻辑轨迹,让那些看似零散、碎片化的事实及证据,编织成具有叙事张力的动态链条。未来,律师与AI工具的协同进化将持续深入,不断重塑法律行业的竞争格局,引领法律服务迈向更高效、更精准的全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