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领域
观韬视点
新闻动态
专业人员
办公机构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专业领域
争议解决 跨境贸易及其合规与救济 环境、社会与治理(ESG) 证券与资本市场 行政法 数字法律与网络合规 公司与并购 反垄断与竞争法 海事海商 破产清算与企业重组 劳动法 能源与基础设施 商业犯罪和刑事合规 金融保险与衍生品 税务 体育和娱乐 房地产与建设工程 私募与投资基金 医疗健康与生命科学 知识产权 家事法和家族财富管理 合规与调查 旅游和酒店 科技与智能技术 矿产资源 国际仲裁
办公机构
北京 上海 西安 成都 大连 深圳 济南 厦门 香港 天津 广州 杭州 悉尼 苏州 纽约 武汉 多伦多 南京 福州 郑州 海口 重庆 合肥 青岛 洛隆 南昌 温州 宁波 太原 昆明
中文 English
menu
观韬双碳观察 | 碳中和与环保政策研究2025年7月刊
2025-07-30
首页 > 观韬视点 > 实务 > 观韬双碳观察 | 碳中和与环保政策研究2025年7月刊

观韬双碳观察 | 碳中和与环保政策研究2025年7月刊


观韬双碳观察是观韬律师事务所碳中和与环保政策研究中心聚焦“碳中和与碳达峰”及环保领域的月报,从法律的角度解读最新的双碳政策及环保案例,并提供相关的评析。

一、最新政策速读

1.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

7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通知指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零碳园区建设,鼓励各地区对零碳园区建设给予资金支持,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等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鼓励政策性银行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中长期信贷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债券用于零碳园区建设。支持园区引入外部人才、技术和专业机构,服务企业节能降碳改造、碳排放核算管理、产品碳足迹认证等。探索对零碳园区多能互补、多能联供项目实行“一个窗口”审批制度。强化用能要素保障,在零碳园区范围内创新节能审查和碳排放评价模式,探索实施区域审批或项目备案。加强新建园区、新能源电源、供电设施等用地用海要素保障。

观韬点评:该通知聚焦“零碳园区”建设,以系统化路径推动园区在能源结构、产业布局、资源循环等方面实现全面绿色转型,体现出国家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从宏观政策走向精细落地的战略升级。政策设计兼顾顶层规划与基层操作,既强调财政、金融、审批等要素保障,又通过试点示范形成可复制路径,有利于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值得关注的是,如何在地方财政承压和产业差异性背景下实现政策精准落地,将成为后续实施的关键。

2.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关于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及有关事项的通知》

7月11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及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2025年和2026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及重点行业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在电解铝行业基础上新增钢铁、水泥、多晶硅和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的绿电使用比例要求,其中钢铁、水泥、多晶硅为25.2%至70%,数据中心为80%,仅电解铝行业纳入考核,其余行业仅监测、不考核,核算方式以绿证为主。消纳责任权重以本省实际消纳的物理电量为主、绿证购买为辅,须在当年完成、不得顺延。国家通过设定消纳责任权重调动地方发展新能源的积极性,风电光伏新增指标与各地非水电消纳权重挂钩,由省级能源主管部门负责落实;从各地权重来看,重庆最低约10.8%,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河南、甘肃、青海、宁夏等地为30%,大部分省份要求达25%以上。

观韬点评:《通知》体现出国家在“双碳”战略背景下,进一步推动可再生能源高比例消纳、引导重点行业绿色转型的政策导向。文件在延续电解铝行业考核机制的基础上,首次将钢铁、水泥、多晶硅和新建数据中心纳入绿电消费比例监测范围,明确量化目标,有助于增强行业减碳约束力,推动绿电市场化交易和绿证机制运作。同时,通过强化年度责任履行、禁止权重顺延、与新增风光指标挂钩等方式,加大对地方政府的约束与激励,促使各地形成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内生动力。总体来看,该文件在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压实主体责任、促进绿电消费机制建设方面迈出了更实质性的一步,具有较强的引导性与操作性,也为下一阶段全国性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政策基础。

3.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上海市大型活动碳中和工作指引》

7月11日,上海市生态坏境局发布关于印发《上海市大型活动碳中和工作指引》(以下简称《工作指引》)的通知。《工作指引》旨在规范和引导本市演出、赛事、会议、展览等大型活动开展碳中和工作。文件明确了大型活动的定义、碳中和的含义与责任主体,要求主办单位制定碳中和实施计划,采取节能减排措施,进行碳排放核算,并通过购买或接受捐赠方式获取碳配额等进行抵销,最终发布碳中和声明或证书。管理平台“一网通办”提供全流程数字化服务支持。文件还强化了监督管理,明确主办单位和技术服务机构的责任,鼓励社会监督,同时提出对高质量完成碳中和的大型活动在政策、信用、金融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办会、办展的长效机制。

观韬点评:该《工作指引》针对上海市大型活动(如演出、体育赛事、会议、展览等)提出了系统化的碳中和操作路径,从“制定计划—减排行动—排放核算—碳抵销—公布证书”形成闭环,充分融合技术、平台、监督与激励机制;并通过“一网通办”平台提升便利度,借助碳交易和高质量抵销方式实现实际减排。政策既抓顶层设计,也强调示范推广与公众参与,有望推动大会展产业绿色转型。

4.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

7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和中国证监会联合修订并发布了《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该目录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统一适用于各类绿色金融产品(除股票市场相关业务外),旨在提升绿色金融识别效率和市场流动性。各相关单位应依据该目录制定配套政策,推动绿色金融工具在环境改善、节能减排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对于发布前后不同阶段的绿色贷款与债券项目,目录也作出过渡安排,并将根据国家战略和市场需要动态调整。

观韬点评:该目录的发布不仅强化了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等金融工具在实际产业转型中的引导作用,还明确了历史项目的衔接机制,确保新旧标准平稳过渡。从顶层设计到市场实践,该政策展现出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的系统性和前瞻性。然而,在实际推动中,各金融机构如何真正快速识别、评估并资本化绿色资产,以及地方如何高效实施并形成实证样板,将是检验这一政策成效的关键。

 

二、相关典型案例评析

张某、冯某伟职务侵占案

【基本案情】

2021年12月至2023年11月间,张某为偿还个人债务,利用保管大田县新岩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岩公司)碳排放配额交易账户的职务便利,先后与冯某伟、邝某春(另案处理)通谋,未经公司授权,擅自将交易账户内的碳排放配额多次通过与冯某伟、邝某春在海峡交易中心平台采取“低卖高买”“低价出售补差价”的方式进行交易,张某造成新岩公司碳排放配额损失189,005吨,其中,冯某伟参与部分造成新岩公司碳排放配额损失26,312吨。2024年1月12日,新岩公司为向主管部门完成履约,在海峡交易中心以每吨28.28元购买碳排放配额,以购买时均价每吨28.28元计算,张某造成新岩公司碳排放配额损失价值计5,345,061.4元,冯某伟参与部分价值计744,103.36元。

【判决结果】

大田县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张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碳排放配额套现并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巨大;被告人冯某伟明知张某侵占公司财物仍提供帮助,数额较大,张某、冯某伟的行为均已构成职务侵占罪。在共同犯罪中,张某起主要作用,系主犯,应按照其所参与的全部犯罪处罚,冯某伟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系从犯,应当从轻处罚。张某具有自首情节,并退出部分赃款,可以从轻处罚。张某认罪认罚,可以从宽处理。冯某伟认罪认罚,并退出其与张某共同犯罪全部赃款,并预缴罚金,可以从轻处罚。遂以职务侵占罪判处张某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二十万元;以职务侵占罪判处冯某伟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五万元,同时追缴、没收违法所得。该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

【案例评述】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借助碳排放配额交易机制,利用职务便利侵占企业财产的刑事案件,反映出当前碳市场运行中亟需加强监管与制度完善的问题。碳排放配额交易作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制度安排,其公平、规范运行对于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福建省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及生态环境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的相关规定,碳配额本质上属于企业可交易的碳排放权。企业可通过出售超额完成减排所剩余的配额实现收益,因此,当被害单位因案发重新购入配额用于清缴时所产生的实际支出,可作为本案中职务侵占罪的犯罪数额依据。法院在裁判中明确了碳排放配额的财产属性、交易本质及数额认定规则,为依法打击碳市场中的职务侵占行为提供了明确司法指引,同时也对保障碳市场秩序与制度公信力起到积极示范和警示作用。

三、本月新规新闻一览

发布日期

部门/单位

新规/新闻

2025. 07.22

 

中国能源网

近日,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牵头,通威等行业龙头企业及专家共同参与策划的国际光伏领域首个产品碳足迹国际标准《光伏产品碳足迹产品种类规则第1部分:光伏组件》(IEC 63667—1)成功立项。该标准立项将对全球光伏产业统一碳规则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025. 07.15

 

中国环境网

7月15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迎来运行四周年。截至当日,全国碳市场碳配额(下称,“CEA”)累计成交量达6.73亿吨,累计成交额462.49亿元。与此同时,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平稳起步,今年3月首批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顺利完成登记并开展交易,截至2025年7月15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约237.8万吨,累计成交额达2亿元,全球最大的碳市场持续取得新进展。尽管最近碳价较去年略有所回落,但整体来看,碳价呈稳中有升的趋势,并且去年履约率高达99.98%,市场活力显著增强。

2025. 07.01

新华网

在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明确提出“探索开展海洋碳汇核算”。这标志着国家层面首次将海洋碳汇核算纳入政策议程,体现出将碳汇资源纳入生态价值体系、助力“双碳”目标的新方向。会议还提出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海域分层立体利用,表明未来海洋碳汇将在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 06.30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

 

截至6月30日,上海市试点碳市场纳管单位已全部完成2024年度碳排放配额清缴,实现了连续十二年 100% 履约。碳市场交易量稳步上升,现货累计成交2.65亿吨,成交金额55.21亿元;15690吨碳普惠减排量用于配额清缴抵销,较去年增长72%;绿电消费量进一步增加,购买绿电的企业数量较上一履约年度增长3.3倍,绿电消费增长24%;8家纳管单位获得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政策额外38710吨配额激励。

 

 

 

作者简介:

1753946130412698.png蒋则谢律师是观韬上海办公室合伙人,观韬碳中和与环保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上海市律协环境资源与能源专业委员会委员,虹口区涉外律师专门委员会副主任,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主要执业领域为跨境投融资、收购兼并和碳中和,并且在汽车、新能源、创新金融、TMT、先进制造等行业拥有丰富的实操经验。

 

E-mail: jiangzx@guantao.com

 

 


1753946157181022.png

李慧文律师是观韬西安办公室合伙人,观韬碳中和与环保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财政部PPP入库法律专家、陕西省财政厅PPP入库法律专家、陕西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陕西省法学会房地产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西安市财政学会常务理事、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实务导师、西北大学法律硕士校外导师。李律师的主要业务领域为基础设施投融资、资本市场、公司并购和碳中和等,为数十个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重大投融资项目提供法律专家评审及法律咨询服务,在投融资领域具有丰富的执业经验。


Email: lihw@guantao.com


 


文章作者
蒋则谢
合伙人 | 上海
李慧文
合伙人 | 西安
相关文章
2025·06·30
观韬双碳观察 | 碳中和与环保政策研究2025年6月刊
了解详情
2025·05·30
观韬双碳观察 | 碳中和与环保政策研究2025年5月刊
了解详情
2025·05·06
观韬双碳观察 | 碳中和与环保政策研究2025年4月刊
了解详情
专业领域 观韬视点 新闻动态 专业人员 办公机构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Copyright ©2017- 2025 北京观韬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6059968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863 Powered by lc787.com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