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领域
观韬视点
新闻动态
专业人员
办公机构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专业领域
争议解决 跨境贸易及其合规与救济 环境、社会与治理(ESG) 证券与资本市场 行政法 数字法律与网络合规 公司与并购 反垄断与竞争法 海事海商 破产清算与企业重组 劳动法 能源与基础设施 商业犯罪和刑事合规 金融保险与衍生品 税务 体育和娱乐 房地产与建设工程 私募与投资基金 医疗健康与生命科学 知识产权 家事法和家族财富管理 合规与调查 旅游和酒店 科技与智能技术 矿产资源 国际仲裁
办公机构
北京 上海 西安 成都 大连 深圳 济南 厦门 香港 天津 广州 杭州 悉尼 苏州 纽约 武汉 多伦多 南京 福州 郑州 海口 重庆 合肥 青岛 洛隆 南昌 温州 宁波 太原 昆明
中文 English
menu
观韬视点 | RWA与传统金融的分水岭:从蚂蚁链充电桩看资产信任革命
2025-07-31
首页 > 观韬视点 > 视点 > 观韬视点 | RWA与传统金融的分水岭:从蚂蚁链充电桩看资产信任革命


观韬视点 | RWA与传统金融的分水岭:从蚂蚁链充电桩看资产信任革命

 

作者:王渝伟 贾心蕊


RWA(Real World Asset Tokenization,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是指通过区块链技术将传统金融资产或实体资产(如房地产、债券、大宗商品、设备收益权等)转化为可编程的数字代币。这一过程使原本流动性较低或交易门槛较高的资产能够在链上实现分割、流转和自动化管理,同时保留其底层资产的经济价值和法律权益。RWA的核心在于利用区块链的透明性、不可篡改性和智能合约自动执行等特性,为传统资产提供更高效的发行、交易和结算方式。目前,RWA的应用已涵盖债务融资、私募股权、大宗商品、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重要桥梁。

在数字经济时代,区块链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构金融基础设施,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RWA)作为这一变革的核心载体,与传统金融工具如资产支持证券(ABS)形成了鲜明对比。本文将通过蚂蚁链充电桩收益权代币化的典型案例,深入剖析RWA如何通过技术手段解决资产端的信任问题,实现资产收益的透明化、公众化和实时监控,从而构建起与传统金融截然不同的信任范式。

 

一、RWA与传统金融的本质区别:技术驱动的信任机制革新

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RWA)与传统金融工具如资产支持证券(ABS)虽然都致力于提升资产流动性,但二者在底层逻辑上存在根本性差异。ABS作为传统金融市场的成熟产品,依赖于法律架构(如SPV特殊目的载体)和中介机构(如评级公司、托管银行)构建信任体系,其本质仍是中心化的信用中介模式。而RWA则通过区块链技术重构了信任机制,实现了从“机构信任”向“技术信任”的范式转移。

从监管框架来看,ABS已形成较为统一的成熟监管体系,各国证券法规对其发行、交易和信息披露均有明确规定。而RWA的监管尚处于探索阶段,各国采取差异化策略:美国以“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将证券型RWA纳入证监会监管;新加坡通过《支付服务法案》将代币化资产分为证券型、支付型与功能型三类;欧盟MiCA法案则将代币化资产统一归类为“加密资产”,要求发行方持牌运营。这种监管差异反映了RWA的创新性与复杂性。

在资产类型上,ABS通常以标准化金融债权(如房贷、车贷)为主,而RWA的覆盖范围更为广泛,既可以是实物资产(如充电桩、光伏板),也可以是复杂权益(如知识产权、碳排放权)。蚂蚁链与朗新科技合作的充电桩收益权代币化项目就是典型例证——朗新科技旗下的新能源数字化平台新电途,将平台上 9000 多个充电桩作为 RWA 锚定资产,通过蚂蚁链的 Web3 和 AIoT 技术融合,构成 DePIN(去中心化物理基础设施网络),为每个充电桩生成唯一序列号 NFT,使其成为代表对应充电桩部分收益权的数字资产。

1754030750881064.png

风险隔离机制的差异尤为显著。ABS通过将底层资产转移至 SPV(特殊目的载体),使其与原始权益人破产风险相隔离,保障投资者权益。而RWA除了通过SPV之外,还需解决链上链下权属衔接问题,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权益分配,因为 RWA 是将现实世界资产转化为链上数字通证,需要确保链上通证所代表的权益与链下实际资产权属一致。蚂蚁链的方案中利用智能合约自动执行权益分配,进一步强化了风险隔离效果:充电桩每小时产生的收益按比例分配至店主(30%)、用户(30%)、NFT持有者(25%)、基金会(15%),所有分润规则由智能合约自动执行,链上透明可见。[1]这种技术驱动的自动化机制大幅降低了人为干预风险,相比传统 ABS 模式中可能存在的人为操作风险,具有明显优势。

从市场参与角度看,ABS以传统金融机构为主导,通常面向机构投资者或高净值人群,参与者门槛高且范围有限;而RWA则打破了这一界限,它凭借区块链技术的开放性和全球性特点,既吸引传统金融机构,也向加密原生机构和全球数字货币持有者开放。以朗新科技的充电桩代币化项目为例,该项目吸引了3.2万散户参与,人均投资仅3100元[2],实现了资产的真正“公众化”,这种普惠特性是传统ABS难以企及的。此外,这种广泛的参与度也有助于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使市场更加活跃,为新能源产业等实体经济领域的发展注入更多动力。

表:RWA与ABS的核心差异对比

维度

RWA(现实资产代币化)

ABS(资产支持证券)

信任机制

区块链技术信任(去中心化)

机构信用中介(中心化)

监管框架

各国尚在探索阶段,差异化明显

全球成熟统一监管体系

资产类型

实物资产、复杂权益均可

以标准化金融债权为主

风险隔离

SPV+智能合约自动执行

依赖SPV法律架构

市场参与

机构与散户均可参与,门槛低

以专业机构投资者为主

 

二、蚂蚁链充电桩案例:RWA如何重构资产信任范式

蚂蚁链与朗新科技合作的充电桩收益权代币化项目,为理解RWA的信任机制提供了绝佳范例。这一项目将中国内地9000个充电桩作为底层资产,在香港发行了首笔RWA跨境融资,涉及金额约1亿元人民币。该项目将充电桩“桩 - 数据 - 金融”三位一体化,实现了新能源领域实物资产的数字化转型,该案例的成功不仅验证了技术可行性,更展现了RWA在解决资产端信任问题上的独特优势。

一直以来,充电桩行业长期面临资产零散、评估成本高的痛点。数据显示,中国85%的公共充电桩由民营企业运营,其中82%的运营商拥有充电站少于10个。[3]传统金融机构因尽调成本过高而拒绝为这些小而散的资产提供融资服务。蚂蚁链的解决方案是通过“AIoT+区块链”技术组合,为每个充电桩加装“金融大脑”:电流数据实时上链,发电收益按秒分配,投资者通过数字钱包可随时交易收益权份额。这一创新将尽职调查成本压缩了90%,使中小运营商融资周期从3个月缩短至72小时。

该项目的技术架构体现了RWA构建信任的三层机制:在底层资产层,通过SPV持有充电桩资产,实现风险隔离与法律权属分割;在技术映射层,基于蚂蚁链发行代表收益权的数字资产,通过智能合约定义权益分配规则;在流通交易层,允许代币在合规平台上自由流通。尤为关键的是,蚂蚁链为每个充电桩部署了唯一序列号NFT,这种做法不仅代表了所有权,还能通过动态确权机制自动监控资产状态——当设备停机超过48小时,系统会自动冻结相关资产。

收益穿透是该项目解决信任问题的核心创新。传统ABS模式下,投资者难以实时了解底层资产表现,通常依赖季度或年度报告,这期间可能存在信息滞后、不准确等问题,使得投资者面临较大的信息不对称风险,难以对投资决策进行及时调整,也难以有效监督资产运营情况。而蚂蚁链的方案使充电费用直接进入链上账户,每一笔充电收入都能被实时记录且不可篡改,从根源上规避了运营商资金挪用的风险。同时,所有收益分配由智能合约自动执行,不受人为干预,确保了收益分配的公平性和准确性。投资者可通过区块链浏览器等工具,实时查看自己持有的充电桩份额的收益情况,甚至能精确到每一次充电的收益明细。这种透明度革命彻底改变了资产信任的构建方式,增强了投资者对项目的信心。据相关研究表明,RWA项目基于此类信任机制,欺诈风险可降低72%,投资者信心指数可提升58%。[4]

此外,蚂蚁链还引入了风险分级机制,进一步优化投资体验和风险管理。该机制根据不同充电桩的地理位置和使用率设定差异化收益预期:例如市中心桩年化收益约12%,而偏远地区可达19%。这种精细化的风险管理能力,依托于区块链上积累的海量运营数据。充电桩内置的传感器会实时记录电流波动、使用频率、设备状态等数据,并通过AIoT技术将这些数据上传至区块链。这些数据不仅用于收益分配,还能帮助投资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形成良性的数据价值循环。

该项目的成功也得益于香港的前瞻性监管框架。2023年11月,香港证监会发布《有关代币化证监会认可投资产品的通函》,提出证券型代币发行分层监管理念,明确将RWA分为证券型(如绿色债券)、实用型(如贸易应收账款)和禁止型(如虚拟货币衍生品)三类,对于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监管方式;2024年金管局推出的Ensemble项目沙盒,进一步为RWA创新提供了试验空间。在这个沙盒环境中,机构可以在受控条件下测试代币化资产交易,降低了创新项目的风险。正是在这种“监管沙盒+合规框架”的组合下,蚂蚁链充电桩项目从申报到过审仅用27天,创造了金融创新的“香港速度”。此外,香港金融管理局 Ensemble 项目允许机构在受控环境中测试代币化资产交易,通过率超80%,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香港拥有全球成熟的债券市场及REITs市场,为实物资产代币化积累了大量经验,其金融科技创新基金每年拨付5亿港元支持 RWA技术研发,也为蚂蚁链充电桩项目等RWA项目的落地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5]。

 

三、数据上链与信任自动化:RWA的核心突破

数据上链是RWA构建信任基础的关键环节,也是其与传统金融工具的本质区别。在传统ABS模式下,底层资产数据的收集、验证和报告高度依赖人工流程,存在滞后性、不透明性和潜在的道德风险;而RWA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资产数据并直接上链,结合智能合约的自动执行能力,实现了信任机制的“自动化”。

蚂蚁链充电桩项目展示了全链路数据上链的威力。通过安装在充电桩上的物联网传感器,系统能够实时采集电流数据、使用时长、设备状态等信息,这些信息经加密和标准化处理后被写入区块链,从而借助区块链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性,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这些数据不仅用于收益计算,还构成了资产价值的客观证明,让资产数据成为可信的融资依据。一位浙江运营商对此深有感触:“过去用房产抵押才贷到50万,现在靠6个充电桩拿到120万”。[6]这种融资能力的跃升,正是源于数据上链带来的信任升级,实现了从“企业信用融资”到“资产数据融资”的转变。

防欺诈机制是数据上链的重要价值所在。传统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现金流造假、资产重复抵押等问题屡见不鲜。蚂蚁链的方案通过多重技术手段防范此类风险,为投资者筑牢了安全防线:动态确权系统通过电流波动识别设备状态,自动冻结异常资产;所有收益直接进入链上账户,实现收益的自动分配,避免中间环节挪用;交易记录全网公开可验证,杜绝数据篡改的可能性。这些措施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坚不可摧的信任屏障,为蚂蚁链充电桩项目的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全同态加密(FHE)等隐私增强技术的引入,使RWA在透明与隐私间取得平衡。蚂蚁链的方案允许在加密数据上直接执行合规检查,如反洗钱规则匹配、风险交易标记等,而无需解密原始数据。这种“透视风险却不拆开行李”的能力,既满足了监管要求,又保护了商业敏感信息。这种技术应用代表了金融合规的未来方向,为其他金融机构和项目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有望推动整个金融行业在隐私保护与合规监管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预言机(Oracle)技术在RWA中扮演着桥梁角色,是确保链上数字资产与链下实体资产价值对应的关键环节。在充电桩项目中,预言机定期验证充电桩的运营数据和收益情况,将这些从链下采集到的真实数据准确无误地传输到区块链上,从而确保链上代币与底层资产的价值锚定。随着技术的发展,一些创新项目开始采用去中心化预言机网络,从而通过多个节点共同提供数据服务,避免单一预言机节点可能出现的故障或被攻击问题,这进一步降低了单点故障风险,增强了系统的抗攻击能力。

RWA的数据上链不仅解决了当下的信任问题,还为未来金融创新奠定了基础。区块链上积累的资产运营数据,如充电桩的电流数据、使用时长、设备状态等,可以通过机器学习等技术进行深度分析,衍生出风险评估模型、动态定价机制等增值服务。蚂蚁链背后的阿里系已构建覆盖实体资产全周期的生态闭环,这一生态系统整合了朗新集团(充电桩)、吉大正元(量子加密)、新开普(校园消费数据)等众多企业。通过这个生态系统,不同企业的优势资源得以整合,更多实体场景的数据价值被释放出来,推动RWA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为金融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创造更多可能性。

表:数据上链带来的信任机制变革

信任维度

传统ABS模式

RWA模式

变革意义

数据时效性

季度/年度报告,严重滞后

实时/准实时数据上链

投资者决策依据更加及时准确

透明度

有限披露,依赖中介机构

全网公开可验证,智能合约自动执行

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道德风险

防篡改性

纸质/电子文档易伪造

区块链不可篡改特性

杜绝财务造假,增强审计可靠性

可组合性

封闭系统,难以互操作

开放协议,可与其他DeFi应用组合

释放资产流动性,创造新金融形态

全球可及性

受地域和法律限制

互联网原生,全球投资者可参与

打破金融壁垒,实现普惠投资

 

四、待解难题:监管、技术与市场接受度的挑战

尽管RWA(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在金融创新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其大规模应用仍面临诸多法律、监管和技术层面的未解难题。当前全球RWA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以下几个关键领域的盲区亟待突破:

1. 监管合规压力:跨境协调与合规适配的难题

RWA项目需同时满足不同司法辖区的监管要求,包括反洗钱(AML)、反恐融资(CFT)、证券法合规等,但全球监管框架仍高度碎片化。例如:

▪ 跨境数据流动受限,如中国《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要求关键数据本地化存储,而RWA需全球投资者访问链上信息,合规适配难度大。

▪ 稳定币监管尚未统一,香港《稳定币条例》要求发行机构满足资本储备要求,而美国GENIUS法案尚未明确最后贷款人支持机制,增加了系统性风险。

2. 技术安全风险:智能合约漏洞与资产锚定机制缺陷

RWA依赖区块链技术,但其底层基础设施仍存在安全与信任问题:

▪ 智能合约漏洞频发,如Centrifuge曾被审计发现“重入攻击”风险,导致市场对其资产锚定机制产生质疑[7]。

▪ 预言机(Oracle)单点故障,若链下资产数据被篡改或延迟,可能导致代币价格与底层资产脱钩,引发市场恐慌。

3. 市场接受度:传统金融与散户投资者的信任瓶颈

尽管RWA能提升资产流动性,但市场教育仍不充分:

▪ 传统金融机构对区块链信任度有限,多数银行、保险机构仍持观望态度,仅少数如Ondo Finance通过合规ETF吸引机构资金[8]。

▪ 散户投资者认知不足,可能部分用户对链上资产的真实性存疑,如因资产估值不透明被质疑“暗箱操作”。

 

五、未来展望:金融基础设施的重构

RWA的发展前景不仅关乎单一技术或金融产品的演进,更代表着全球金融基础设施的深层变革。波士顿咨询预测,到2030年全球代币化资产规模将达16万亿美元,这一巨大市场潜力正在重塑传统金融机构的战略布局。[9]纽约梅隆银行已组建数字资产托管团队并扩大办公区域;摩根大通Onyx部门积极探索代币化平台,尽管其吞吐量仅为DeFi协议的5%[10]。这些动向表明,RWA已从边缘创新进入主流金融视野。

技术融合将推动RWA进入新阶段。量子抵抗加密算法(如CRYSTALS-Kyber)的引入,使RWA能够抵御未来量子计算攻击,增强安全性;全同态加密技术允许在不解密数据的情况下执行合规检查,从而平衡隐私与监管需求;零知识证明则能验证计算过程的真实性而不泄露敏感信息。此外,蚂蚁链一体机的推出,将区块链部署时间缩短90%,为政企客户提供即用即上链的便捷服务[11]。这些技术进步正在拆除RWA大规模应用的最后障碍,使其有望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站在历史维度看,RWA代表着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生产关系。正如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所言:“区块链是数字经济信任关系的信任机器,数字时代下,数据是新的生产资料,云和人工智能是新的生产力,而生产力的爆发依赖于生产关系”。RWA通过技术手段重构资产信任机制,正在缔造一种更加透明、高效、包容的金融秩序。在数字时代,数据是新的生产资料,云和人工智能是新的生产力,而 RWA 作为新型生产关系,有助于激发生产力,是数字经济信任关系的 “信任机器”。虽然前路仍有监管、技术和市场接受度等挑战,但这场由蚂蚁链充电桩等项目引领的变革,已经不可逆转地改变了我们对资产、信任和价值的认知。

 


[1] https://www.binance.me/zh-CN/square/post/23384703375474

[2] https://www.jinse.cn/news/blockchain/3715874.html

[3] https://foresightnews.pro/article/detail/86672

[4] https://xueqiu.com/1408568591/336873833

[5] https://m.163.com/dy/article/JQC6SFDI0538RSZB.html

[6] https://www.jinse.cn/news/blockchain/3715874.html

[7] https://ylfx.com/qukuailian/83776.html

[8] https://ylfx.com/qukuailian/83772.html

[9]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525413998528053795/?upstream_biz=doubao&source=m_redirect

[10] https://www.enjoybar.com/newarticle/728263.html

[11] https://chat.deepseek.com/a/chat/s/cffc4c68-5d5d-4c8e-8aac-9839ca5fff8b


文章作者
王渝伟
合伙人 | 上海
相关文章
2025·07·10
观韬视点 | 加州自动续费与消费者保护法案
了解详情
2025·06·13
观韬视点 | DeepSeek大模型本地化部署的法律风险及防控措施
了解详情
2025·03·13
观韬视点 | 基于《银行保险机构数据安全管理办法》探讨银行保险机构数据安全合规体系建设
了解详情
专业领域 观韬视点 新闻动态 专业人员 办公机构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Copyright ©2017- 2025 北京观韬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6059968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863 Powered by lc787.com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