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东盟新机遇
背景
全球经济继爆发式增长和经济危机后逐步走向平稳态势。世界各经济实体呈现出稳中有升的发展前景。中国商务部在2014年11月给出的报告中指出:“展望2015年,世界经济增速略有回升,但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增速分化态势可能更加明显。”[1] 虽然许多新兴经济实体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因经历着内部结构调整和外部动荡环境的双重压力,而出现了自2013年下半年以来的中低速经济增长态势。但是根据IMF的数据显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预期经济增长为5%,仍然高于全球其他地区和国家,发展中国家在之后的全球经济增长中仍然会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在世界经济低速增长的大环境下,各国纷纷出台更为宽松的经济政策,重组内部结构,以适应外部趋势,确保自身发展。中国结合当今全球局势和自身发展现状,于2013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并倡议由中国牵头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简称亚投行,AIIB)。这一举措不仅能够促进多边交流合作以求共荣,更能尽最大可能建立一个实力雄厚的投融资平台以充分利用区域内的丰裕资金。作为中国在亚洲的优秀合作伙伴,东盟十国已全部位列于签署的申请加入国之中。这些都将进一步加快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步伐,促进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内的战略投资。按此趋势发展,中国仍然会保持东南亚地区投资的主力军地位。
中国与东盟的良好合作
我国与东盟经过20多年的合作,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在文化卫生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据外交部给出的数据显示,仅2013年,我国与东盟的贸易总额就达4436亿美元,且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 据国际中介机构的年度报告披露,2005年1月至2014年5月,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境外直接创建投资(greenfield FDI)总额达到987亿美元。由于东南亚国家的具体发展国情以及自然环境的资源优势,自然资源投资(如油气,煤矿,金矿)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在整个东南亚投资比重中占据了相当份额。而东南亚可观的消费市场规模也为服务贸易、大宗货物贸易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机遇与挑战。除此之外,制造业、技术业、传媒业以及通信业也成为了近年来的东南亚投资热点。2014年6月9日,中国移动宣布投资泰国最大电信运营商True Corporation PCL,总交易价格约为285.7亿泰铢,约合55.0亿人民币,这一投资数目确引起业界的震惊。[3] 近些年来,像中国移动这样的大型企业以及相当数量的民营企业在东南亚国家的投资数额逐年攀升,使得东盟及其他东南亚国家更加重视与中国的合作。《2014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第四季度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与东盟国家双向投资额为124.05亿美元。于此同时,中国也十分重视东盟的贸易地位,在2015年3月28日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表示要积极构建亚洲自由贸易网络,争取在2015年完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谈判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4] 以此实现2015年双方贸易额达到5000亿美元、2020年双向投资额新增1500亿美元的目标。这一协定的最终落实将能够帮助自贸区成员降低贸易成本、减少贸易摩擦,最终形成自贸区内的良好贸易环境。按计划,2015年12月31日将成为东盟共同体形成的最后截止日期,而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它的形成将最终打破东盟内部的关税壁垒,实现货物、贸易、服务、投资和熟练劳动力自由流动。至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东盟共同体相互补充、合作,将形成更为广阔的市场。
2015年4月10日,第16次中国—东盟联合合作委员会会议在雅加达东盟秘书处举行,中国驻东盟大使杨秀萍出席并介绍了“一带一路”构建思路,强调,东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和优先地区。“一带一路”建设将与东盟共同体发展蓝图对接,与东盟国家项目和企业对接,与东盟各国的双多边合作机制和平台对接,充分运用各方资源,促进区域内的共赢发展。[5] 这些方向性及政策性指引,为中国企业“走向”东盟提供了有利的机遇与丰富的资源,为投资东盟的中国企业提供了政策上的便利与实践上的框架。
“一带一路”与亚投行的应运而生
面对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各国都在积极寻求自身的产业结构优化。然而复苏缓慢的经济局势以及深刻的产业发展分化都为各国增添了不少阻碍,加之近年来我国国内产值过剩,中国政府已全面致力于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此时构建“一带一路”经济版图,无疑是顺应历史潮流、顺应经济发展变化、顺应全球文化多样性的极佳选择。“一带一路”的实现将连通亚欧非大陆及海洋,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的互联互通网络,整合区域内经济、促进共同发展。而占据“一带一路”版图腹地的东盟国家,将在新一轮的资源整合中显示出其优势地位。[6] 正如金立群所言,亚投行将和现有的多边开发银行合作,撬动私营部门的资金,合理分担风险,利益共享,促进亚洲基础设施的建设。由于现实发展的限制,东南亚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极为匮乏,投资市场仍然广阔,此次亚投行的建成将促进亚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新一轮繁荣。近日,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一带一路”计划,特别明确其扶持范围不仅局限于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更将进一步促进金融领域的发展,以实现人民币的广泛使用、贸易的规范运行以及人与人的密切联动。这些都将促进区域内的贸易、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产业优化。作为重点支持亚洲基础设施建设,并多角度促进其他行业投资的多边开发机构,亚投行的建成将为中国企业走出中国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这一投融资平台将更好的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良性运作机制。此外,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建设“丝路基金”用以解决“一带一路”沿线国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项目的融资问题,而对于东盟投资项目的扶持也将是“丝路基金”的工作重点。我国政府构建的这些多边投融资机构与其他国际开发性银行一道,将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撑。
机遇与挑战并存
面对着无限的机遇与挑战,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的投资前景无疑是积极的。中国政府作为前沿阵地的开拓者正在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开路、铺石。但是,在积极外部环境的帮助下,中国企业自身也应适时的做出战略调整和提升。面对广大的市场和为数众多的投资项目,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的投资进程才刚刚起步,也体现出了无法高效选择目标公司、具体交易过程存在困难等的一些障碍。根据对实际投资企业的调查走访不难发现,中国在投资东盟国家时的问题主要在于:1、中国企业对投资目标国的法律法规了解不够详尽、透彻,一般中国企业仅对投资东道国的《外国投资法》比较熟悉,但是对于其他与项目相关的法律法规十分陌生,这很可能造成资金流入后发现有无法逾越的法律鸿沟,导致最终的投资产出品无法运离出境或资金被限制自由流通等情况的发生;2、投资目标国的法制化体系不够健全,有相当一部分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后发现,这些国家在一些体系中出现法律空白,致使投资人无法可依,不敢贸然行动;3、投资活动的不规范,中国在东盟的投资并没有成熟的政府间组织针对个别项目进行洽谈,投资人往往只能够寻找中间人帮助磋商,一些投资人道听途说,在没有得到官方书面材料的情况下就进行投资,并在出现问题时寻求通过关系解决问题,这些在现实操作中都出现了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最终导致投资项目的失败;4、缺乏专业人才,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企业自身的人才配备无法适应跨国的经营管理,容易造成投资策略的定位错误;5、中国企业对投资东道国的语言、文化和传统习俗并不是十分了解,在组织生产、宏观调配的过程中容易与当地员工产生沟通不畅的情况。这些问题只是东盟投资中比较突出的一些,但是随着投资市场的不断扩大、投资项目的不断拓展,中国企业可能会面临更多的问题与挑战。
针对投资东南亚企业现存的一些问题,我们认为,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首先要有明确的投资目标,清晰的了解自身的投资目的,使整个投资活动适应于企业的宏观战略目标;其次,在投资之前要对当地相关市场和政治环境有一定的整体把握;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要找到熟悉当地市场环境的顾问团队。在整个项目的跟进过程中,顾问团队的作用是极为突出的,全面的了解当地投资、财税、劳动及环保等法律法规政策将会是对客户的极大帮助,甚至将成为投资成败的关键。在此新一轮的投融资大潮中,观韬律师事务所愿与中国企业一道“走出去”,为中国企业投资东南亚国家提供全面、细致、到位的优质法律服务,协助中国企业在东南亚投资中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
本文仅为我们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一般解读,不能作为正式法律意见和建议,如果您有特定的问题,请与观韬中茂律师事务所联系咨询事宜。
赵汝彬、胡卓然
作者简介:
赵汝彬 (robin.teow@guantao.com)
赵汝彬律师是观韬国际投资与贸易业务部的资深外国法顾问,执业领域包括跨境并购、国际贸易、合规审查及咨询等法律事务。曾经为众多知名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莫桑比克、智利、德国、奥地利、捷克、印尼和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的海外投资提供咨询服务,涵盖对私人公司的收购、收购上市公司、项目投资(合资公司)、咨询服务和常见的商业安排(包括长期承销协议、供应和分销安排、联合体协议等)。
胡卓然 (huzhr@guantao.com)
胡卓然是观韬国际投资与贸易业务部的律师助理。
[6]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28日联合发布